今天我就来为您介绍,春天成都最美的赏花地点,喜欢就去看看吧。
1、龙泉故里—浪漫桃花
时间:2月上旬—4月上旬
地点:龙泉驿桃花故里
阳春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放眼望去,满山遍野之中桃花的身影分外妖绕,光彩照人。此时龙泉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如朝霞,风景如画,新鲜的粉嫩桃花配上幼绿色嫩芽,相信你也会被那漫山遍野的桃红勾走了魂~
同时,桃花也被视作天府之国春来第一花,要是问成都哪里的桃花最好看,那当属龙泉驿的漫漫桃花。三月外出龙泉驿踏青是很不错的选择,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水蜜桃之乡"―的龙泉驿,自然桃花朵朵开。三月的龙泉山,桃花已经盛开,连绵成山,灿若红云。重重叠叠的粉红花朵,如织的游人,在那桃花盛开的深处,蕴藏着浪漫的成都人对惬意浪漫生活的期许。
景区是不收门票的哦,大家可以放心玩啦,只有在旁边的农家乐消费才会花钱哦
2、棠湖公园—娇艳海棠
时间:2月2日—3月2日
地点:双流区棠湖公园
2月2日,为期一个月的双流区第十六届海棠花节已经开幕了。现在春光正好,棠湖公园里各处的贴梗海棠也正在扬起娇柔的脸庞,在各个枝头怒放。以前没有色彩的棠湖公园你爱答不理,现在海棠花开成海的棠湖公园你已经挤不进去了!在这个火红海棠花开满公园的时候,远远望去像是一位穿着大红色嫁衣的娇艳新娘,她火红的衣摆就盖在你头上,散发出一股一股的幽香,果真教人流连忘返,沉醉花丛之中。
棠湖公园的海棠湖爱品种也超多,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日本海棠等等都可以在里面欣赏到,除了海棠之外,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盆栽,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喜欢海棠花的可以直接把一盆春色抱回家~
3、福洪乡—杏花村
时间:3月初—4月下旬
地点:青白江区福洪乡花村
“笑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洁白的杏花一直是古时候文人墨客偏爱的写作主题,可能很多人也以为这样诗意满满的杏花村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世界里消失了。其实,在成都的青白江福洪乡,依然存在这这么一座杏花村!
10万株杏花布满山头,灿灿阳光洒落在粉嫩的花瓣上,远远看去,就是一片花的海洋。今年的杏花将在3月初,在春意的撩拨下,向大家绽开她的唯美笑颜。
4、诗意踏春—蒲江光明樱桃节
时间:3月下旬—5月
地点:蒲江县光明乡
说到蒲江就厉害了,蒲江被称为成都花园,绿色蒲江,是成都踏青赏花,夏季摘果,秋季赏林,冬季吃羊肉的好去处。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过蒲江的樱桃节,蒲江的樱桃山上种植有一万亩樱桃树,春天樱桃树开花时,一万亩樱桃林齐齐开花,面积广阔,花海汹涌。3月的樱花粉白相间,如同仙女的轻纱柔柔地落在山头,阵阵香气袭来,瞬间蒲江樱桃山就被这繁花胜景吸引来的人群“霸占”了!
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3月看完樱花,也不要忘记樱桃节的高潮是在4月份下旬樱桃成熟时哦,那时候再来樱桃山,海拔高的景区是最能享受采摘之乐的去处。通常,金花村、韩桥村省道106线沿线的樱桃先熟,次之是金花村、韩桥村的部分山区,最后是官帽景区的樱桃。和家人一起痛痛快快的摘樱桃、赏节目吧!
进园摘樱桃38元/人,但是农家乐樱桃是可以随意吃的,需带走的,要按市价购买
自驾:成都—双流—新津—蒲江,可选成雅高速79公里路程,车程约1.5小时;或者可以走新津大件路、新蒲路(全程76公里),车程约2小时。
5、一夜春风来—新津梨花开
时间:3月
地点:新津县梨花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津县梨花溪,到每年的3月就成了花的海洋:梨花次第开放,花絮似雪漫天,若云中君自天而降,从天上招下一片云彩,栽种在这焕彩的大地上。成都人是出了名的大“玩家”,那么春天的成都人又开发出什么有趣好玩的活动呢?今年3月,新津县的3月梨花节即将开幕,5平方公里山坡上遍布了大小6万株梨树和4万株桃树。每到阳春三月,梨花飞舞,桃花映衬,整个梨花沟一片花的海洋。
"南行看梨花"当然是成都人春季时尚休闲好去处,景区里不仅只有梨花,唐朝时修建的乌尤寺也是一大旅游文化名片。临解放时乌尤寺仅存了一殿,现在已经有了四重殿宇和数十间住宿的客房,新建的观音殿更加的高大雄伟,主要供奉观音菩萨;乌尤寺也是以精绝的医术而名传四方,每日庙前都聚满了人,皆是为求医供香而来。
自驾:走四环成雅高速、岷江大道,车程43分钟 ,路程约50.1公里 。
6、彭州梨花坪
时间:3月上旬~4月中旬
地点:彭州红岩镇梨花坪
落花时节又逢君,春寒已然抖落,万物潮润。诗人云“梨花一枝春带雨,清风十里泥也香。”1999年首届彭州红岩“梨花节”塑造现代红岩闪亮登场,于是古老红岩名驰四方,从此年年春意满红岩,花开时节又逢君。三月伊始,红岩的九里埂上便是梨花烂漫,香气袭人,枝头花团锦簇,争奇斗艳,蝶飞蜂舞。看坡下的坡埂上,万亩梨花林一片莹白如玉,树上枝头嫩芽吐翠,鲜绿豌豆苗,附近菜花金黄,一片勃勃生机。
自驾:走成彭高速,经牡丹大道南段彭什路后行驶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1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