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东与滇藏公路的交界处的芒康县,有一个叫做盐井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激流奔腾的澜沧江、连绵的横断山脉,更有一片暴晒在江边、白花花的千亩盐田。那里盛产曾流行了若干世纪的神奇藏盐。在提炼工艺高度发达的今天,以产藏盐而闻名的盐井仍然延续着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制盐术。
芒康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主要旅游景点以茶马古道为主线,上盐井境内有被当地人称为文成公主的吐蕃时期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雪山、大峡谷、曲孜卡温泉休闲中心、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尼果寺为县内主要寺庙。曲孜卡乡境内有大小温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温度不同,最高温度可达70℃,每年春季吸引当地和云南德钦人前来温泉沐浴。
有一种食盐名叫藏盐,它并不稀有,但却在古代的中国流行了9个世纪,是当时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缺的调味品。直到上世纪中后期,它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再珍贵。由于这种藏盐的主产地在澜沧江边一个名叫盐井的地方,于是这种藏盐分支也被称为“芒康井盐”。
西藏芒康盐井在历史上曾是吐蕃通往南诏国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著名的茶马古道驿站。相传在吐蕃统治前和统治时期,盐比金子还贵重,因此争夺盐井的战争自然很多。《格萨尔王》中,就记载了一场格萨尔王与纳西王羌巴为争夺盐井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羌岭之战”。纳西族的国王羌巴受了黑魔神的蛊惑发动战争,格萨尔王带领岭国将士进行反击,活捉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并占领了盐井;明朝时期,纳西族首领木天王率军队武力夺取盐田,留守盐田的士卒世代相传成了如今的制盐人。经数百年来的积淀,盐井成为藏东富庶之地,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如今,盐井藏族人与纳西族人和睦生活,服饰相近,不分彼此,最终实现了两个民族的和平融合。
站在高高的大山上俯看澜沧江峡谷,深深的崖壁上层层叠叠的盐井井架进入了视线——就像峡谷陡崖之上盖了一层层的阁楼,又像是一层层的悬壁梯田,这里就是千古盐田了!
盐井,在纳西语中称“察卡”,藏语则称“察卡洛”,“察”意为盐,“卡”或“卡洛”意为井眼或洞眼,翻译成汉语即盐井。人们用粗大的原木就地势搭建骨架,骨架上方横铺一层结实的木柴板,最后再铺盖上一层10厘米厚的夯实不透水粘土层,这样就形成了一块高约2米的平顶木棚盐田。
芒康盐井的颜色同岸上泥土的颜色相近。盐田根据地形有大有小,并逐渐向山崖上方蔓延,以致山崖上层层叠叠的晒盐田足有三四百米高。而下面就是奔腾的澜沧江水,耳边尽是呼啸的激越水声。
在盐井,每年农历3月~ 5月是晒盐的黄金季节,不但阳光明媚,掠过河谷的风也非常强劲,很容易出盐,这时盐的品质是最上乘的。此时正值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节,通常这时候产的头道盐最好也最白,被称作“桃花盐”;二道盐中略有沙土,但仍然可供日常之用;三道盐质量最低,但主要是用来喂牲口的。因此,盐井人也喜欢把桃花盐称为“阳光和风的礼物”。当然,这也被作家马丽华写进了她的作品。
担负着探秘千年制盐术的使命,我们走近西藏芒康盐井整个神秘的制盐过程。
探访芒康盐井自驾游攻略
1.丽江至中甸,沿途可观赏温带至寒带各种植物变化。
2.在中甸,可以考虑去碧塔海和松赞林寺游玩。
3.进入梅里雪山地区,海拔3800米左右,没有高原经历者可能会有头晕、呼吸急促等高原反应,应加以注意。
4.德钦飞来寺卡瓦格博宾馆视野很好,从宾馆客房可以看到梅里大雪山。
5.在盐井, 一定要吃纳西族好吃又好玩的“佳加面”。
6.盐井平均海拔2350米,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景观,特别值得深度体验和拍摄。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7.“下盐井村”不属于开放的旅游地,食宿需要返回“上盐井村”,但其接待能力和卫生条件也很有限。
芒康盐井行车路线:
广州(广昆高速)—1680公里—大理(G214、大丽线)—180公里—丽江(长水路、G214)—195公里—中甸—190公里—德钦(G214)—117公里—盐井
芒康盐井行车提示:
1.从德钦去盐井的公路,主要沿澜沧江行进,驾驶者一定集中注意力,防止意外。
2.丽江到中甸开车只需大约半天时间,加油和饮食很方便。
3.中甸到德钦之间,奔子栏镇前后大约有二三十公里的沿江山路为沙石路面,要控制好车速,避免车轮打滑。
4.离开德钦后,持续盘山, 路面狭窄。公路一侧是万丈河谷,另一侧是山崖( 此段雨季时多塌方)。
5.盐井位于G214线旁,澜沧江的东西两岸,有上下盐井之分,去往两地的交叉口路牌灰暗不易发现。去下盐井时最好多停车向当地人问路。
6.通往下盐井的盐田约有8公里的山路狭窄, 会车困难, 应尤其小心。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1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