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山峡谷漂流
古龙山峡谷群风景区由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三个峡谷组成的。峡与峡之间的河流及三个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峡三洞连通的大峡谷群。整个峡谷长6.8公里。它是以优美的原始生态山水风光、神奇的溶洞景观和浩翰多恣的原始森林景区为主体。以暗河峡谷群及溪流瀑布为特色。以峡谷观光、暗河漂流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由山、水、林、藤、洞、瀑、石为一体具有秀、奇、险、幽、奥、野的景观特色。古龙山峡谷群漂流风景是一个佳景荟萃的神秘幽深的峡谷世界,一个自然纯净、不染世尘的原始画廊,一个集峡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丛绝壁、溪流奇石为一体的人间仙境,它神奇雄浑、幽深神秘、原始清新、别具一格。在游玩期间既可以观赏幽深奇异的原始峡谷风光,又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明河暗洞漂流;既可饱览气势磅礴的瀑布,又可品味千恣百态的溶洞奇观。它是生态旅游、科考探险、摄影绘画、吟诗写作、休闲娱乐的天然圣地,是峡谷观光游、暗河漂流、观瀑休憩游的绝佳景区。
十二滩漂流
十二滩漂流景区位于桂林市临桂县宛田乡东北部,桂林至龙胜黄金旅游线上,漂流河段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义江上游,首尾与321国道相接。漂流终点距桂林市只有50公里,北至龙胜约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十二滩漂流全程9公里,途经66道河滩,12道急滩,急滩中最高落差达3米,全程落差80多米。十二滩九曲十八弯,激流冲击着山石溅起层层水花,橡皮艇在波峰浪谷中颠簸、跳荡、起伏、摇晃,让漂流者尽情放松身心、个性的张扬。
五排河漂流
五排河位于桂林市西北部的资源县,华南第一峰猫儿西南麓,发源于海拔1883米的金紫山,是资源县境内第二大河,流经车田、两水、河口三个民族乡后,滔滔西去,汇入柳江,最后流入珠江,属珠江水系。乘竹筏或橡皮船漂流五排河,简直就是置身于幽谷探秘。弯多,山陡、林深、谷幽,一切尘世间的喧嚣顿然销声匿迹,江流把人带进了一个古朴、原始的纯自然境界。五排河河面宽5至30米,上下游落差近300米,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又一条,几乎连成一体的急流险滩,漂流探险,橡舟飞流直下,排空的白浪迎面击来,橡舟上下翻飞,左冲右突,入滩前一身干爽爽的,出滩后即成了湿漉漉的。汹涌澎湃的五排河,犹如一头脱缰的烈马,在深山幽谷中腾挪驰骋。只要不畏险阻,一往无前,游人最终就能驯服这匹桀骜不羁的烈马,成为驾驭这匹烈马的骑士。到五排河探险觅胜,那古莽苍源,那惊险刺激,足以让凡人变作英雄,让懦夫变成勇士,更使人享受到征服自然的无穷乐趣。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资江漂流
资江漂流河全程22.5公里,可乘橡皮艇或木船、竹筏顺江而下,经48个滩、拐31个弯。沿江分布有60多处景点,主要有风帆石、神象饮水、资江大佛等形象逼真,堪称绝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这有惊无险的漂流中,观山光、水色,乐趣无穷。
龙颈河漂流
龙颈河漂流是一项集惊险、刺激、趣味于一体的户外活动。龙颈河漂流度假区平均气温在18.0℃左右,全年气候潮湿,降水丰富,为开展漂流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距阳朔县城三十公里---兴坪镇大源林场境内,距闻名天下的漓江仅五公里。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莽莽苍苍,沟壑纵横。清溪长年潺潺。漂流全长4公里,漂流时间约2.5小时,漂流河段落差达220米。顺流连船带人直冲入潭。舟飞浪起,有惊无险。另有一番滋味。漂流的起点是在龙颈河中段的堰水塘。这里水面平静如镜,蔚蓝的水清澈见底,游鱼、青山倒影历历在目。换上红色的救生衣,坐在轻盈的红色橡皮舟中,随意戏 水,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舒坦极了。行前,导游告知:前面水流急湍,河床窄,险滩多……顿使人们心潮激荡,大有临战前夕的紧张气氛。导游还告知:双手要抓 紧小舟两侧的手把,手臂不要超出橡皮艇边缘,居中坐直,保持平衡,沉着冷静,相互配合,勇往直前…… 漂流阳朔龙颈河,时间约2小时,行程4.5公里,水流落差220米,全程有惊无险,到大源林场场部上岸。此时的漂流者全身早已湿透。凉水,使人头脑清醒;浪花,净化人的灵魂;激流,激起人们奋力拼搏的雄心;险滩,又给人带来劫后余生,珍惜生命之感。
绿水江漂流
绿水江漂流位于隆安县屏山乡境内,距南宁90公里,距龙虎山仅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绿水江漂流河段全长6.8公里,急滩中最高落差为4.5米,全程漂流时间3个个小时,沿江两岸茂林修竹,水质清澈,河道蜿蜒,既有急流险滩,又有平静湖面,既可以享受漂流的感觉,又可以欣赏溪河美景.整个漂流分两段,上一段河水比较急,一路漂下,可感受到千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漂流1/3路程后,中间有一水坝,需要抬皮划艇过河,大家也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水坝上有当地的村民在那里卖当地的玉米和水,以及土鸡蛋,所以说大家在下水的时候最好带一些钱下去,可以在这里补充体力,当然,如果你忘记带钱了,也可以用自己带的干粮换他们的食物,他们支持原始。
专题来源:漂流溯溪
/drift/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2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