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之地,但你真的了解西藏的前世今生么?西藏的魅力不仅在于独特的自然景观,更令人心驰神往的是西藏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和西藏有关的书籍,来恶补一下吧。
? ??如果你对西藏几乎一无所知,最好先看赤烈曲扎的《西藏风土志》,这是藏地文化风俗的普及本,绝对入门级读物,起码在青年客栈里作为谈资是够用了。
具有关于地域和文化的知识之后,不能错过的是刘立千先生译注、校译、著作、注释的作品,比如《米拉日巴传》、《西藏王统记》、《卫藏道场圣迹志》、《西藏王臣记》等,可以作为资料借鉴,若是能从中理出脉络就可以展开自己对西藏文化的研究。
? ??
? ? 再有兴趣把西藏的文化了解得更细节些,就一定要看看于小冬所著的《藏传佛教绘画史》。于小冬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入藏,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作家马原、马丽华等都是同期进藏的知识青年。西藏的文化艺术不可能离开藏传佛教而独立存在,而于小冬把绘画史写得一点都不枯燥,脉络清晰,配图至为精美,亦可当作图册来欣赏。
如果转回到探险,一个女人的故事必须一提,她就是亚历山德莉娅?大卫?妮尔。她可比洛克的资历深得多了。她年轻时赴远东学习梵文和佛教理论,并取法号“智灯”。从1891年她初访锡兰和印度,到 1944年从打箭炉(康定)真正离开中国,几十年的时间 ,她几乎都在亚洲。她甚至在青海的塔尔寺依照藏传佛教出家人的方式生活和修行过几年。
? ??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一书是她1923年和义子庸登喇嘛从云南出发,扮作出家人偷偷进入西藏的经历。1925年回到法国她受到狂热追捧。她一生的旅行和著述,包括对格萨尔王的研究,奠定了法国乃至欧洲藏学研究的基础,也使她成为法国的英雄和备受尊敬的“喇嘛夫人”。法国人至今对西藏怀有特殊感情,全赖她的影响。大卫?妮尔在1969年将近百岁时去世,可见一生探险未必会对女人的身心造成伤害。98岁生日时,她依然难忘西藏:“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那样死去该多么美好啊!”
另外一位传奇人物是后来的西南王陈渠珍,同乡的沈从文当年仅是他不知名的小兵。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进藏,路经波密被当地贵族邀请,席间有姑娘表演骑马,他顺口赞扬了其中一位,第二天这位西原姑娘就被送了过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西藏,他顾念个人安危,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从拉萨出发,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7月余,茹毛饮血,仅7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荒野尘梦》这本书就是他一路的日记。顺笔带过的西藏风俗和传说,读来都颇有趣味。
? ??
《西藏是我家》是两位美国教授根据扎西次仁的口述录音整理出的一部传记。由扎西次仁口述,国外著名藏学家英文执笔,记录了扎西次仁出生在农家,后成为艺员,又求学印度和美国,“文革”遭受牢狱之灾的经历。扎西次仁编撰了第一部《英转山| | 207藏汉对照词典》,出版了《美国和美国人》等专著。他最令人感动的是对民族手工业和教育的扶持。他和老伴在大昭寺广场边上开了一个小酒馆,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扶贫,老人家温和、平易、博学,本身就像一本耐读的书。
? ??
《目击雪域瞬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藏》是陈宗烈先生的晚年之作,他作为十八路军的随军记者,是第一批进入西藏的新闻工作者,他当时拍下的图片在几十年后成为珍贵的史料,他的个人经历也是了解西藏变迁的线索。初到拉萨,他吃青菜当地人甚至会问他:“你们汉族人为什么喜欢吃草啊?”他到那曲草原采访都得背着枪防范狼等野生动物。
《佛眼照雪域—活佛父子镜头下的西藏》的作者是西藏摄影家协会主席德木? 旺久多吉,德木是林芝一座寺院的名字,他的父亲是这个寺院的十世活佛德木?丹增嘉措。德木?丹增嘉措仁波切是西藏最早的摄影家。书中除了父亲和他自己的摄影作品,旺久多吉先生写的文字也特别有趣,比如他说他母亲原来是位尼姑,因为长得漂亮在一次法会上被一位贵族当场抱走。与他父亲在一起生下了他哥哥之后,他妈妈又跟另外一位贵族生活了几年又再回到他父亲的身边。除了这些鲜活的生活记录,也能从中了解很多被细节化的西藏文化和历史。
《喇嘛王国的覆灭》是一部特别厚的书,看名字就知道和宗教历史相关,而要了解西藏必然得从宗教开始。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宗教书,也是一本心灵提升指导书,先解决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就能更好地解决生的问题。关于西藏的书还有很多,有很大的自我摸索的余地。
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专题来源:西藏旅游 ?/xz/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2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