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差或者旅游的人一定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酒店的床尾都放置了一块布,颜色也是五颜六色,但是就是没有白色,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酒店为何要不约而同的放一块布在这里呢?
试想一个场景,你工作了一天,回到酒店之后,特别累,现在出现了一张床,你最想的事情是什么?难道是慢慢的脱了鞋,脱了衣服,才躺上去?
我想若真的如我所说,那说明你还是不够累啊。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累到极点了,回到酒店,什么都不想管,就直接一飞身就倒在床上了,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有的人有洁癖,那么的脚就只能放在外边悬着,但是这样又很累,久而久之就不是舒服,而是难受了。但是有了这个床尾的布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直接平躺在床上,双脚放在这块布上,不用担心把床单弄脏,也不用担心脚会酸。这就是这块布的第一个用处。
其次,酒店的床单被罩大多都是白色的,我们知道,这是最廉价也是最好买到的。那么白色的床单赔白色的被罩,让人感觉有点慎得慌。
若真是讲究的人,可能就一辈子不住酒店了。那么怎么才能让他变得适应大众呢?是不是刚好加一块布就好了?这样显得整个床档次不一样了,同时也可以将被子压得更整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一次住有床头布的酒店曾很好奇,不知道它是何用途,但凭直观觉得应该是防止弄脏床头的,是当沙发垫使用的。
后来住酒店多了,发现凡是正规的酒店都有这块布,而一般的商务宾馆或客栈就没有了,原来这个东西是从欧美传过来,人家已经用了上百年了,对于我们只有在改革开放后才兴起使用这块布。
这块布就叫“床旗”,也叫“床尾巾”。使用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把床头弄脏了;二是美观,显得床上乃至整个房间多一种颜色。
一般的酒店空间都很小,有的甚至放凳子的地方都没有,客人入住后不仅没有地方放行李物品,甚至想坐下都没有地方,所以都会在床上进行坐着或办事吃东西,这样难免就会把床上的被褥弄脏了,于是聪敏的发明家就想起在床头垫一块布,这样不仅减少了床单脏的可能,也让床好看起来。而洗床单时也容易了很多。
无论国内国外的酒店使用的基本都是白色或浅色的被单,这样在房间里的色彩十分单调,于是出现的床旗基本都是深颜色,红的、棕红色比较多,铺在床上,一下子使白床鲜活起来,房间也就好看多了。
虽然床旗可以使床上被褥免受直接接触,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床旗的本身的卫生问题,它不像床单一样每客必换,而是一直在使用,甚至很久都不换,这样的卫生隐患是存在的,所以即便要直接坐,也要有所防范,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床旗,因为它真的可能不太干净。
还有一些不太讲究的旅客使用床旗擦地、擦桌子,甚至擦皮鞋,使床旗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一些酒店更是很少清洗和少换用床旗,也使它的存在只是摆设或点缀了。
那顾客应该怎么做呢?还是要以安全卫生为主,我一般到酒店入住后,都会把床旗叠好放在一边,尽量不去接触它。
因为住进房间里就不需要颜色的点缀了,而把它放到床上反倒觉得不卫生,不如离它远远地,它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这块布叫“床旗”,也叫“床尾巾”。在床尾铺一块布这个习惯是从欧美国家引进来的,在美国,家家户户的床上都会铺好一块这样各种花色的布。是因为美国人喜欢不脱鞋就躺床上,为了不弄脏床,就在床尾放一块布。
从上世纪开始,国内大部分酒店的配置向简约时尚和开源节流靠拢,为了方便服务员清洁和考虑各种人性化需求,便在单调的白色床铺上加上一条床尾巾。
关于为什么酒店的床尾要放一条布,具体的原因如下: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一、床旗有点缀的作用,可使房间更整洁美观。
酒店的床上用品一般都是白色或浅色,在床尾铺上一条有精致图案的厚厚的深色布巾,让一片白中多了一种色彩,整张床便鲜活起来了,房间便显得更美观而有气派,没有它,房间会显得单调乏味。
床尾巾压在床尾,床铺看上去显得齐整,给人舒适的视觉效果。
二、避免床被弄脏,方便清洗。
美国人喜欢不脱鞋就上床,床尾放一块布,脚放在布上,可以避免鞋子上的脏污东西将被子弄脏。
在国内,一般酒店空间都比较小,有些窄到连桌凳都放不下,那入住客人的行李无处可放,客人来酒店玩,没地方坐,行李可放在床尾布上,客人可以坐在床尾,这样也避免了床被弄脏。
如果客人需要点餐,也可将糕点等食物放在床尾巾上,即使有细碎的物体撒落和汤汁掉落,那也只是搞脏床尾巾,这样酒店只需要清洗床尾巾便可,不需要将整张床的被单被盖全部拆洗,省时省力。
三、防止被褥散落,有御寒的作用。
人睡在床上,会翻来覆去,熟睡后被褥容易松散,被子一松散滑落没盖在身上便容易引起感冒,而床尾放块厚布巾可以压住被褥,起到稳固作用,以防被褥松散,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可以防止熟睡着凉,预防感冒,起到御寒的作用。
当然我们一般入住酒店,最好将这块布拿开,因为它可能已经被前面的房客使用过而服务员没有及时清洗,或者有些客人真的用这块布擦过脚,上面满是细菌之类的东西,应放置别处。
当然,如果床尾巾是刚好消毒清洗干净的,那我们就要物尽其用。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4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