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和黄山都是中华文明中最为知名的山川,也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庐山位于江西省境内,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一南一北,相互遥望对方,那么这两个景点哪一个更好玩呢?
庐山和黄山部分伯仲,都是很好玩很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关于两座名山,我们知道最多的恐怕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以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关于山岳的排名,比较权威的是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主办、《今日国土》杂志社承办的“中华十大名山”评选,评选是联合中国科技界、学术界、政界、新闻界人士,按照社会知名度、传统文化、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科学价值与管理建设6条标准,以群众投票推选的前15座名山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确定的。
“中华十大名山”依次为: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庐山、西藏珠穆朗玛峰、吉林长白山、陕西华山、福建武夷山、台湾玉山、山西五台山。
黄山与庐山分列第2位、第4位,也就是说在上述6项标准中,黄山是超过庐山的。
黄山的景色自不必说,黄山面积足够大,可以容纳足够多的美景,而且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黄山四绝闻名天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流连忘返,答主觉得黄山的美是如果不去,会遗憾终身的美。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便是李白所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地。
庐山由于地貌的缘故,还有许多急流与瀑布与激流,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庐山的人文历史或许能比黄山稍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并影响了其后整个中国诗坛。
李白五次游庐山,为庐山留下《望庐山瀑布》等14首诗歌,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流传更为广泛。
所以,由于地理地貌的缘故,两座山的美景有所类似,但并不相同,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传说。
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是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从头衔上看,似乎黄山更好,但也没那么玄乎,其实自然遗产与地质公园的内容有些是重叠的。
从人文属性上看,庐山底蕴比黄山要厚一些。庐山黄山各有千秋,所以我认为两者都值得去。
黄山四秀都能去,庐山最好夏天去。庐山是中国的避暑胜地,山上是一个镇,名叫cooling(牯岭),可以正常生活的,很适合休假游。
山上公交连接各个景地,80元的车票,有效期大概是四五天,庐山的晴阴云雾各种天气在这四五天里都能体验到,山谷、湖泊、瀑布、五老峰和含鄱口以及各处人文景点都能从容体验。
庐山上可以住得从容,因为有几天时间,可以根据天气安排景点,除了住宿稍贵不太会有遗憾的地方。
粗略地说,黄山就是无人居住的山,游客容量比庐山要小很多,有时会显得人太多,行程时间紧的话玩不透。住在黄山山上比较难,黄山人文的内容不是很多,生活设施也没有多少(比不过华山),总体上适合观光一日游,行程上比较赶,不太适合慢慢体会,如果要慢游黄山,时间和金钱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以我个人的感受看,庐山的云海看到,黄山的云海未必能看到。
我建议:夏秋游庐山,住山上多玩几天,把东西两个线路玩透,充分感受庐山的美,不要跟团一日游;游黄山四季都行,玩的不透当就多去几次,可以选择跟团。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庐山和黄山都是世界级的名山,而且成名都很早,不但风景好,历史感厚重。
庐山和黄山都是世界遗产(庐山文化景观遗产,黄山是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5A级旅游景点等等。
个人以为单纯看风景的话黄山可能会惊艳过庐山。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更是闻名于世。
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岳真不是吹的。当然说黄山风景惊艳不代表庐山就不好,庐山也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其云雾、瀑布等都堪称一绝。而且庐山还是闻名的避暑胜地。
如果不仅仅看风景也关注人文景观的话,我认为庐山要优于黄山,虽然黄山历史也厚重,但是相比庐山而言,庐山的文化面更广、更丰富,知名度更高,很多关于庐山的诗词、典故等都妇孺皆知。
庐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佛家在庐山完成中国化,道教在庐山完成殿堂化,儒教更不用说,朱熹和白鹿洞书院的地位非常高。更有无数文人骚客一万多首诗词点缀,随便找个景点都能感受到古典气息。
更重要的是庐山还有规模化的别墅群,这又是一段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历史,可以说庐山是朵奇葩,不像其他名山,只能容下一种宗教,在这里各种文化相互包容,去庐山绝对能带给你一个豪华的精神盛宴。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4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