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西津渡靠近云台山,是镇江的历史文物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地区,还是镇江文化源流之地。古街蕴含着这里过往的记忆,还有据多文化痕迹。在这里还能窥见镇江人的历史发展演变!
一、古村情节
我想很多蜂友都有古村(古镇、古街)情节,幻想着能够隐居在一个远离尘世、古风浓郁、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静静地思考人生。可惜喧嚣的现代社会已经将古村落风干成标本,我所看到的古村落,已经没有了鲜活的表情,只是一具空壳,文化再悠久也只是新时代的点缀。
尽管如此,当我看到古建筑扎堆的村镇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哪怕知道很多都是仿古的假古董。欣赏标本总比尸骨无存强。
最早打动我的是 镇江 西津渡,那时没去过多少地方,觉得怎么这么有古韵这么有穿越的感觉啊。后来, 苏州 的 平江 路山塘街、 杭州 的小河直街、 同里 周庄木渎 南浔 ;再后来, 宏村 、 西递 ,还有婺源 的N多 徽州村落;闽南红厝街区、闽西土楼村庄......相继走入我的视线。风格在不停地改变,但我对古村的幻想和向往依然不变。
楠溪江 畔的 浙南 民居,没有 江南 水乡和 徽州村落那么浓的水墨气息,也不像闽南红厝那般华丽,但同样特点鲜明,与去厌了的那些村子相比,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一趟山水之旅,如能有 桃源 一般的古村调剂一下,治愈效果会翻倍。一如我在 婺源 的感受。
7月15日中午,因为安排欠妥,很晚才吃上午饭。然后直奔岩头镇中心位置的第一个村子——岩头古村。
二、丽水街
岩头村以一条长长的古街—— 丽水 街闻名,所以“ 丽水 街”顺理成章地成了村子的代名词。
这是一个在古代水利设施上建起的古老村庄,有副对联写得好:水如棋盘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确实如此,一条条绿树成荫的堤堰把“ 丽水湖”划分成一个个“棋盘格”,既整齐又美观。
既然是水利灌溉,水车可不能少。虽说水车也成了各种“古村”的标配,但放在这里倒不突兀。
石板桥和参天古树让村子更有古韵。
第一次听到“ 丽水 街”这个名字,还以为和邻近的 丽水 市有什么关系呢。看来,一个山村是否美丽,水是关键。
村子有自己的 文昌 阁和 文昌 塔,记录了它曾有的辉煌。到处都是卵石铺地,就地取材,尽显朴拙的美丽。
院墙也是卵石砌成,条条小巷,通往村子深处。如果不是一天最晒的时候,真想深入村里好好逛逛。
“闲坐享日暖,聚谈逗心欢”,自得其乐之情,溢于言表。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当然,村子最大的看点还是 丽水 街。
这条古街全在水边的廊棚下,很长,并且弯成一道美妙的弧线,与山、水、堤相互映衬。拍出照片来,那叫一个美。
一面临水,一面是一间间的小商铺。全是木制结构,无数的廊柱、美人靠、灯笼、卵石,意蕴十足。
近处的 文昌 塔、远处的“芙蓉三冠”,都成了美丽的点缀。整个村子像一个大园林,人在图画中。
丽水 街因为是古代的交通要道,自然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街,却也成为一道自然和人文兼有的美丽景观。
岩头村另一处值得一往的地方就是“水亭祠”。听这个名字就不一般,让我想起了 扬州 何园的“水心亭”。
它的大门对着一条正在修路的小巷,不十分起眼,但是里面别有洞天。
先是一座“松鹤延年”的大照壁,很新,不过映在水池中的倒影很耐看。
这个方形的水池可不小,里面还有一道“仪门”。
走进仪门,里面又是一个方池,池中一座方亭,对面才是正厅。这些屋檐层层叠叠,一眼望过去错落有致,有点“五凤楼”的感觉,煞是好看。正厅正中的牌匾上书“琴山书院”,如介绍所述,这里本是一座大书院,当然,古代的书院兼具祠堂祭祀功能,像 杭州 的万松书院。有的祠堂也做私塾用,像 福建土楼的承启楼。自古而今,读书大概都是一件神圣的事。
楹联很工整:“ 丽水 永钟灵,龙津常有金龙跃;琴山长毓秀,凤阁自多玉 凤翔”。两箱壁上有“岩头十景”的介绍,其中有“三崖倒映”,就是“芙蓉三冠”、连同文峰塔,在 丽水 湖中的倒影。可惜我懒,没有找最佳的拍摄地。
回头再看水亭。这座亭子位于水池中央,方 方正正的,颇似芙蓉古村中的芙蓉亭。如果把整个祠堂可看作一个小园林,这水亭就是园林的中心,也是点睛之笔,一如何园中的水心亭。
从侧面看,的确很有味道,即使“泮池”中长满水草。祠堂一般是庄严之地,这里因为有了水亭,变得气氛欢快。
记得 芙蓉村 里也有书院,看来但凡古村,除了要有祠堂,崇尚文气必然也要体现的。
因为今天在崖下库、五星潭消耗了很多体力,太阳又很晒,难得多走动了, 文昌 阁、 文昌塔、湖神庙就没去。村子里也有几拨旅游团,村外则是紧靠现代建筑林立的镇子,除水亭祠外,整体氛围并不安静。我们一共转了一个小时左右。
三、苍坡古村
下一站是三公里外的苍坡古村。不同于 丽水 街外的熙熙攘攘,村外一片绿野,一派田园风貌。
村子的正门外很开阔,还有一个圆池。
古村导览图,并不大,就一条主街——笔街,三条巷子,横平竖直,一目了然。
我们没有从正门进,而是往前走了一段。迎面那座小山就是“笔架山”,像吧?
从这个饭店门口的小巷溜进去,省了十块钱门票。
向东望去,这是村子的“西池”,也是方 方正 正(岩头镇三村的水池都很 方正,也是一大特色)。两边的白房子、正面祠堂的倒影映在水中,真是一幅美美的静物画。
笔街
很快来到笔街上。“笔墨园”、“纸砚阁”都是民宿,名字很好听,我还曾经想订这里呢。临街一座农家院,竟然有这样一座西式(应该是中西合璧)的门楼,好吃惊。沿着笔街往东走,挨着西池还有一座方亭。
前方又出现一座引人注目的两层小楼,大概是民国风格吧。民国建筑也算古建,而我们现在住的“鸽子笼”如果能存活到一百年以后,也会叫“古建”,只是现在看来,太对不起这个称谓了。
村子是按“文房四宝”来布局的。这一点似乎有不少村庄都这样宣传,例如 婺源陀川的篁村。不过苍坡村的笔架山那是货真价实的“文笔”,正对着“文笔”的这条大道就是“笔街”。
这几块石条就是“墨”,有创意。
书画馆
苍坡村可逛的小景点有不少,首先是“惠风轩”,展览着 上海 女画家夏蕙瑛的美术作品。她的画作中常出现 浙南 的古村。
独门独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牌匾上书“翰墨耕耘”,也许,诸葛亮、陶渊明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一边躬耕于陇亩,一边吟诗抒怀吧。
笔街的尽头是“东池”,然后拐弯向北。这池塘,就是四宝中的砚台。
紫薇盛开,这“百日花”,从六月一直开到九月,无论南北,到处可见它的美丽身影。真是炎炎盛夏中的清新剂。
这是本土画家,林曦明的书画馆。记得 雁荡山 灵峰下也有他的艺术馆。
里面是一个小四合院,卵石铺地,木门木窗。
春柳群牛,写意不写实。像剪纸作品。
钓得鲈鱼缚柳丝。渔父的五官不很清晰,得意之神态却跃然纸上。笑看沧浪之水,斜风细雨不归。
十二峰,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看看。
又长命又富贵,难啊。奋学,必须的;图霸,野心可以有。
经过“义学祠”。
瞧这石头垒的墙!
这是棵榕树吧?盘根错节,和石头融为一体。
象棋馆
楚河 、汉界?哦,来到“象棋馆”了。
象棋馆立于方池之中,仅有一座一米长的石板桥通到岸上。似亭非亭,似阁非阁,还有美人靠呢。
里面别有洞天:一座清幽的小院,地上摆满了硕大的棋子。
永嘉 原来还是出象棋高手的地方。
中国 象棋像乒乓球一样,容易普及,所以民间出了无数高手。琴棋书画四艺中,棋是围棋,但是 中国象棋显然更乡土,更配得上 楠溪江 畔小村的气质。
这座建筑是有名字有历史的,”吉洲园“,也叫”水月堂“。池中一洲,可感水风轻、月露冷。
李氏大宗
下一站是苍坡村自己的文化礼堂——李氏大宗祠。
苍坡李氏还是名门望族。
宗祠内部挂着无数牌匾,两廊下的图片是历代李氏重要人物。据说古代科举族中”高中“者要来宗祠专门祭拜。记得当年我有一个同学考上了研究生,有旁观者不屑地说:”这回他家老坟头咕嘟咕嘟直冒青烟!“就是此意。
院中一个大戏台子。格局和 芙蓉村 的陈氏宗祠差不多。
宗祠周边的风水很好,门外就是”西池“。虽然逆光,但是池中清晰地映出笔架山,还有天光云影共徘徊。
仁济庙
紧挨着宗祠是”仁济庙“,供奉的居然是”除三害“的周处。祭拜一个不相干的传奇人物,可见苍坡村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朝闻道夕死可矣,浪子回头金不换。
关于周处,我还有一点想法。他变成正人君子之后,终成一代名臣名将。但是刚直不阿的周处,得罪了朝中权贵,最后西征氐羌部落,上演了一出杨继业被潘仁美害死的真实版。假如他回到当初,继续当小流氓,不会是这个结局。如果这个故事的”下半场“像上半场一样被人熟知,人人都不会学好了。这就如同《亮剑》一样,上半截无比高大上,无比正能量,下半截却是见不得光的,无人敢拍电视剧。教育,真不知该走往何方。
庙前的卵石铺成八卦图案,让人眼前一亮。
旁边一棵宋代古柏,据说是李氏祖先亲手栽下。
现在庙里已经开辟成”昆剧文化展“,戏剧戏曲我是一窍不通,我还一直以为昆曲只是在 苏州 。
四方天井中也有一水池,四水归堂,水孕育了柔情似水的 永嘉 昆剧。
望兄亭、高低桥
仁济庙靠着东池。与它隔水相望,有一座方亭——望兄亭。样式结构与芙蓉亭、水亭祠如出一辙。
这个亭子有一个兄弟情深的故事。兄友弟恭,家族才会和睦,这也寄托了先民们的美好愿望吧!
东池和西池其实是有水道相通的,上面架了一座,不,是三座桥,中间高,两边低。很有个性!
据说古人重男轻女(现在也一样),男的走高桥,女的只能走低桥,女人只有出嫁或者娶进来才可以走高的(怎么跟 徽州 祠堂是一个套路)。我们反其道行之。
站的高点就真能高人一等吗?不过桥虽然短,还是很美观,让人过目不忘。说不定若干年后,我回忆起苍坡村,就只记得这座桥了。
此桥直接面对着村子大门,因为是逃票进来的,心虚,就没到门口晃悠。
最后还有一个农村改革展览馆。承认私人财产、尊重个人劳动、学习先进技术,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么简单的常识,要走几十年弯路、碰的头破血流才明白,还搞得跟多大功绩、多英明似的。
门面不起眼,在一圈民宅中。苍坡村很干净整洁,肯定今年才整治过。
我们在苍坡村也逛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做不到深度游,但就表面来看,苍坡的可观性强于 芙蓉村和 丽水 街。没有旅游团的喧嚣,体验实在不错。以后如果还能来楠溪江 ,我想在这里住一宿好好享受一下这里的宁静。
四、林坑
7月16日,在结束了神 仙居 一日游后,返回 永嘉 的路上,我们顺便去了 林坑 村。
从岩坦出口下来,还要开十几公里。听司机周师傅说:最初是因为 香港 凤凰卫视副台长、号称“ 中国航拍第一人”的赵群力,在此地不幸殉职而声名大振,从不知名的小山村转为驴友们热衷的旅游热点的。 赵群利是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撞 上高 压电线而坠机身亡。
林坑 是免费的。和岩头三村不同,它深藏在深山老林中,和青山绿水完全融为一体,一派原生态气息。
上一张地图吧,一条分叉的山溪从村尾到村头贯穿全村,格局倒是有点像我五一刚去过的 婺源 桃溪村。
修篁参天,这是 林坑 给我的第一直观印象。
既然叫” 林坑 “,必然要有林海,也包括竹海,果然风景清幽,有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出尘气质。
然后是古风浓郁的木屋。 永嘉 的古村建筑风格类似,都是砖木混合,两层建筑居多。
而 林坑 的房子似乎更夸张些,屋檐很大,伸出山墙很多。
可曾注意到山墙上的木头骨架?很像 德国 南部山区的”木筋房“(网上跟游)。
而且都是依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时陡时缓的石阶成了连接房间屋后的纽带。
除了这些, 林坑 最吸引我的就是桥了。 林坑 的桥有两种:石拱桥和木廊桥。数量并不多,一共两座拱桥,三座廊桥。
这是永安桥。
上游的永平桥。
小溪上游分为两岔,左边的永吉桥。
右边的永利桥。
最美的廊桥是下游的沉香桥,有弧度有波折。
桥都不大,但与周围的山坡、沟壑、房子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那样的和谐。
无论拱桥、台阶还是房屋的基础、围墙,无不就地取材,采石砌之。石头的色调本是灰冷的,然而石缝里偏又爬出那么多生机勃勃的绿藤,默默地陪它一起变老。
木制廊桥更是就地取材,飞虹一般横跨深沟。坐在美人靠上,看夕 阳西 下,细水长流。
沟挺深,水却不多。不过看网上的照片,经常都是干涸的,有点水已经不错了。小桥流水人家,缺了流水,真是一大遗憾。但毕竟是“山村”,不同于 苏州那边的“水村”,山为主,水为辅。
溪流的上游倒是有不少水,还有小瀑布。
清澈的泉水叮咚作响,伴着 林坑 走过岁月。沧桑的临水木屋,即使改成了客栈,依然不改淳朴之风。
这里的居民大多姓“毛”,村子靠着毛公山。可惜时间不早,无法爬山俯瞰村庄了。
现在的 林坑 估计也不是以前那样的世外 桃源 了,大部分房子都变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客栈和饭店,就像 龙虎山 的无蚊村那样。
你看停着那么多汽车就足以说明一切。
不过瑕不掩瑜,尽管有点车马之喧,整体上,仍然和梦想中“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比较契合。
在 林坑 也是转了一个小时,没有进室内,因为它的风景尽显于外。仍然遗憾没有像在 西递、田螺坑、理坑那样,在此处住上一晚,好好呼吸一下深山中的清新空气、聆听风吹竹林、泉水叮咚。
从 林坑 回去的路上,还经过好多普通的村落,其实也不错。记得有一个村子的墙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画,装饰得很美,这又和 德国南部山村的风俗很像了。可惜没停下来拍照。
再有就是看见了大片的花海,大波斯菊、向日葵。这种风景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我还是很激动,马上下车看看。
结束
楠溪江的三个村子,这次都只是走马观花,各逛了一个小时,没能深入进去,和村民聊聊天,好好品味一下他们的耕读文化。遗憾虽然有,但是就算浮光掠影地过一下眼瘾,也不虚此行。对山水田园即使再流连,也还要回归自己的生活。正因为难得一见,才会如此向往和珍惜。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4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