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位于云南,古称临安。历经元、明、清个朝代,是曾经滇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中心。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了50多座古建筑,历经多年,这里退去浮躁,宁静而闲适。
关于建水
建水古城建于唐代,距今已有 1200 多年历史。元、明、清三代都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素有“滇南邹鲁”之称。
建水古城也曾被称为“临安”,据说是元朝勿必烈征服南宋后,为表示对南宋的蔑视,将原南宋的国都杭州的称谓“临安”发配给偏远的建水。
但也许“临安”也把诗书文墨带给了建水。现在的古城内还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多座,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似乎唯有“临安”二字,才承载得起那些古老的,精美的,优美的,幽静的百年老宅。
建水古城之美
建水是云南行最难忘的一站,除了很大的节庆,在古城里走着你很少会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有的只是当地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相对于外地人, 建水人更为市井质朴。在这里你处处能感受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因而很不同于带有浓重商业气息的大理 、丽江 。
建水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其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仍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漫步在古城的街头,连最普通的名宅都保留着最原始古朴的原貌。 建水 街头并没有旅游城市的熙熙攘攘,更多的是本地人真实的生活
建水必游景点
朝阳楼
建水 古时称“ 临安 ”,这是元朝征服南宋后,为表示对南宋的蔑视,将原南宋的国都杭州的称谓“ 临安 ”发配给偏远的建水的,但建水也因此发展起来。
古城四个城门中的东门及东门上的 朝阳 楼是明洪武年间修建的,和同为明代的故宫天安门很相似,但比故宫早。
楼正面题写‘’雄镇东南‘’。
建水古城六百余年来历经战火与地震,仍屹立不倒。远观巍然耸立,近观高入云宵,《建水州志》中描述:“东城楼,高百尺,千宵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
如今的 建水 人清晨在城楼下遛鸟,傍晚在城楼前的广场上“跳弦”(彝族人的“坝坝舞”),古城楼早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楼背面悬挂草书‘’飞霞流云‘’,是清朝时期,拓的唐代草书大师的手迹。
朱家花园
古城有元、明、清古建筑百余处,最有名的就是 朱家花园。这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耗时约二十余年,占地5000平方米,有42个院落,房屋214间,被称为“滇南大观园”!
大门是建水最豪华的五段式。
大板井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漫步建水古城,时常会与古井不期而遇。城中有若蛛网的古街老巷,而在这些古街老巷中,分布着近百口古井,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岁月,青石井栏上的绳索印痕已深多寸,有些甚至已被磨穿。成为建水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在建水古城,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来形容建水的六大古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在众多古井中,至今还可直接饮用且水源丰沛的,要数对联中所提到的溥博泉了,也就是建水人皆知的“西门大板井”,直径有2.7米。
据《云南通志》载:“溥博泉在建水城西半里,俗呼大板井,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虽然文字记载溥博泉准确的开凿年代,在这个相传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的古井却获得了“滇南第一井”的美誉,民间还有“先有大板井,后有临安城”之说。
每天来这里打水的人络绎不绝,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但人们还是习惯到这里挑水。在古井打水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先将水桶放入井中,左右晃动清除水上杂质,然后突然用力一甩,使桶沉入水中,再用手臂这么一提,满满一桶水便被提了上来了,看着一点都不费劲,但自己实际操作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甚至连水都打不到。
学政考棚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考棚,曾经是中国封建科举制的产物。随着一百多年前科举考试的废除,各地的考棚几乎消失殆尽。在这偏远的边地竞有如此保存完整的考棚,着实弥足珍贵。
建水的考棚始建于明初,现在保存下来的考棚建于清末,是滇南地区学子们参加院试考取秀才的场所。整个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有六进院落,层层递进,由考场和学政署两部分组成。
文庙
文庙,是孔庙的别称,是为了纪念孔子而建的祠庙建筑,以称“文庙”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