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北京海淀区的万寿寺被誉为小故宫,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地位,这里也是北京最为神秘的寺庙之一,曾经的慈禧太后再此地住过,历史及其非同一般,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北京万寿寺还没有对外开放,大家需要等待,而且现在正是北京万寿寺进行135年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作才开始,估计市民和游客需要在等待一段时间。
(从左至右分别是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西洋门和万佛楼。
(一名僧人站在万寿寺弥勒殿前。佩克哈默摄)
北京万寿寺介绍
北京的寺院虽多,但能跟故宫相比的,只有号称“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让人纳闷的是,别看它就在车水马龙的西直门外、西三环边,但大部分北京人只是听说,却没进去过,不知里面别有洞天。如今,这座昔日皇家庙宇正经历125年来的首次大修。不久,慈禧太后的梳妆楼有望揭开面纱。
(最后一进院子用巴洛克风格的“西洋门”与外界隔开,而这种规制的门只在圆明园出现过。据说是乾隆皇帝亲自指示,从圆明园中移植设计元素过来的成果。莫理循摄)
回看老照片,这里竟是曝光率很高的景点,不仅介绍北京的画册都会提及,很多老外的私人相册里也少不了万寿寺。它怎么一度成了旅游打卡地,又怎么被逐渐遗忘了呢?
万寿寺始建于唐,原名聚瑟寺。明朝时,万历皇帝的母亲、曾经垂帘听政的李太后,担心儿子亲政后忌惮自己,就把这个小庙改成大寺,赐名万寿,意思是自己一心向佛,已无心朝政。大名鼎鼎的永乐大钟也曾迁到这里悬挂,“闻声数十里,其声时远时近”。
(香林千衲图)
因“万寿”之名非常吉利,清乾隆皇帝曾先后三次在此为母祝寿,并大兴土木,扩建此寺。从当年留下的《香林千衲图》中看,寺中张灯结彩,长街百货杂陈,对岸的大戏楼演着吉祥喜庆剧目,楼畔上千名和尚诵经为太后祈福祝寿,可谓盛况空前。京西苏州街一说,就是这么来的。
(最北面的千佛阁俗称万佛楼,是慈禧增建的,因壁间嵌有小佛数千而得名,相传慈禧常在此拈香礼佛。莫理循摄)
不过,乾隆大修过的万寿寺在1860年英法联军进京时,惨遭焚掠,光绪初年,又毁于火。现在的万寿寺,主要是慈禧建起来的,她使这一寺庙升格成了行宫,还有“小寿宁宫”之称。慈禧偏爱这里,传说是因为她曾发迹于此。
(千佛阁)
光绪初年,慈禧正谋划二次垂帘听政,太监李莲英颇会揣摩上意,就让万寿寺的僧人制作了一尊观音菩萨像,面容与慈禧相仿。
万寿寺前临长河,慈禧坐船去颐和园,必定在此拈香礼佛,休息更衣。待慈禧至此,僧众山呼“太后老佛爷”,并把她领到大殿的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音端坐于此。“万寿寺双佛显圣”的故事越传越神,老佛爷这个称呼也就叫起来了。
(这一张照片就是慈禧太后将自己妆扮成观音菩萨的模样。左侧的是德龄,右侧是李莲英。)
慈禧自比观音转世,心安理得地独揽大权,还照了不少扮观音的“艺术照”。不过,“老佛爷”毕竟是个绰号,只能背后叫叫,清宫戏里一口一个“老佛爷”,那都是戏说。
(雪后万寿寺。这张照片的视角是透过藏经的万寿阁西侧门向南边看。
万寿阁在民国年间曾毁于大火,现已重修。佩克哈默摄)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借60寿辰,挪用海军军费不仅重修了颐和园,也顺便修了万寿寺。大修中,扩建了延寿殿,增建了千佛阁,新建了专门用于梳妆的日照楼,就连周边的良田也被圈进来,算是寺院的专属菜园。
(东路方丈院的月洞门。曾在万寿寺当过战俘的佩克哈默,后来成了摄影师,他的摄影善于使用“借景”手法。)
历经清代三次重修扩建,万寿寺有了三路七进的庞大格局。其中,中路为典型寺院,庄严雄伟;西路为帝后行宫,富丽堂皇;东路为方丈院,简朴恬淡。最难得的是,在中路建筑之后,还有一花园,曲栏回廊,御书碑亭,苍松翠柏,简直就是御花园的缩影。能够集明清寺院、慈禧行宫、皇家园林于一体,难怪民间把这里称为“小故宫”。
寿辰当日,仅万寿寺就搭彩棚55间,彩坊38处,如此铺张,难怪时人评论慈禧是“只管自己万寿无疆,不顾国家疆土全无”。
(中路后花园)
皇家家庙老百姓不能擅入,只有每年四月初一至十五,桃花盛开时,这里才对外开放。当时还留下“万寿寺弯腰——顶上见”的歇后语,意指西顶娘娘庙(坐落于长春桥北)和万寿寺两大庙会同期,且相距仅七八里,在万寿寺赶会的熟人相见之后,只拱个手,等西顶娘娘庙进香后,才坐下聊天。
大清灭亡后,西院行宫差点被万寿寺僧人拍卖给木材商,要不是五台山普济佛教会出资回购,早就拆光了。
(西路前正殿内的奥国士兵在打牌。佩克哈默摄)
慈禧恐怕没想到,自己的行宫还当过战俘营。“一战”后,奥德两国作为战败国,其在华军事人员成为战俘。北洋政府不敢得罪洋人,就把战俘营设在万寿寺内,让德奥战俘们住在行宫,吃着大餐,喝酒弹琴,悠然惬意地享受着贵族生活。正因为如此,万寿寺也受到了外国摄影师的关注,留下了许多不同于一般风景照的艺术佳作。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万寿寺千佛阁大佛。莫理循摄)
日本侵占东北之后,流亡同胞流落京城,行宫内曾办东北大学,学生人数最多时达200余人。1937年,万寿寺又成了戒毒所,由于电路短路,致使藏经阁(即万寿阁)及附近建筑均被火焚毁。
再后来,这里成了军营,解放后由部队接管,山门一关数十年,躲过了“文革”劫难,也让老百姓日益陌生。
直到1987年,万寿寺的中路,才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但规模只相当于过去的一半。今年,随着西路行宫的古建修缮进入“精装修”阶段,这块胜地也将重装开放,有望再次成为发烧友的打卡地。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7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