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位于南京市境内,是当地知名度最高的寺庙之一,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周边地区以及大量外地游客前来礼佛祈福,而且每年春季的樱花更是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往,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鸡鸣寺现在恢复开了吗?
目前还处于关闭状态,由于是游客和人员聚集较密集的地方,这样还没有对外开放,所以大家还需要等到官方通知。
鸡鸣寺简介
鸡鸣寺位于北极阁的东北麓,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
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崇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上重建寺院,新寺占地一百余亩,香火鼎盛,这座南朝古刹又重现异彩。
据说皇后马娘娘及各大臣眷属也常来鸡鸣寺敬香,为此特开凿了一条进香河,直至山门,鸡鸣寺由此名声大振。
明代以后,由于年深月久,鸡鸣寺日益衰败,寺庙建筑在战火中数毁数建,但规模日益缩减。清朝康熙年间曾进行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寺院,为古刹题写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乾隆十五年(1751年),为迎接乾隆皇帝和太后南巡,重建了凭虚阁,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
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是一尊面北而望的倒坐观音像,为何这里的观音北向倒坐?佛龛上的楹联一语道明:“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鸡鸣寺从此又称为观音楼。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了纪念好友及学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在鸡鸣寺殿后建豁蒙楼,名字取自当年杨锐反复吟诵的杜甫名诗:“君臣上论兵,将帅暖燕苏。朗咏六公篇,夏来豁蒙楼。”豁蒙楼位于鸡鸣寺最高处,现已改建成鸡鸣寺百味斋。
民国三年(1914年),寺僧石寿、石霞在豁蒙楼旁增建一楼,取其古意,名为景阳楼。从明清以来古鸡鸣寺逐步形成为香火道场,一直持续至解放后。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决定重建古鸡鸣寺,将其恢复到明末清初的建筑规模。
新鸡鸣寺于1983年动工建造,经历数年,建成大雄宝殿、毗卢宝殿、观音殿,修复了施食台、老山门,又建了新山门。
大雄宝殿和观音楼内供奉两尊泰国赠送的释迦摩尼和观音镏金铜坐像,并塑观音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内,佛像工艺精湛,造型庄严生动,佛光习习,满殿生辉。
1990年鸡鸣寺重新建造了一座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塔高44米,斗拱重檐,铜刹筒瓦。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迹,北门门额匾额上镌刻“国泰民安”。
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该佛像暂存市文管会,药师佛塔建成后,从文管会迎奉于塔内。
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药师佛像,共24尊。
此外,鸡鸣寺东还有一口古井,相传为古胭脂井。隋开皇九年,隋文帝发兵灭陈,隋军攻入台城之时,陈后主与其妃张丽华、孔贵嫔藏入胭脂井,后被隋兵发现成为俘虏,故又名辱井。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记载,胭脂井原名“景阳井”,在台城内,后掩没。
后人为了铭记陈后主的教训,便在法宝寺(今鸡鸣寺)侧再立胭脂井。宋朝进士曾巩写了《辱井铭》,书篆文刻于石井栏之上,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这里留诗一首:“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今天的鸡鸣寺已经从香火道场逐步转为尼众学修道场,寺内尼众佛学院为江苏首创。鸡鸣寺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环境十分幽雅。鸡鸣晚钟是玄武十景之一,鸡鸣春晓则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从鸡鸣寺到和平门之间还有一段颇为美妙的樱花路,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樱花盛开,如雪如云,蔚然一片,十分壮观,衬托着古雅的鸡鸣寺,显得格外有韵味。
每当这时,游客纷至沓来,赏花、进香、游景、品鸡鸣寺素斋,成为南京城春天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