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是一个充满了向往的地方,大家对于少林寺的印象可能就只是武侠和武术,还有大和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少林寺的禅学文化非常昌盛,下面给大家分享少林寺塔林能照相不以及少林寺塔林的作用。
少林寺塔林能照相不:
可以的
少室山茂林掩映之处,佛声潺潺,曾经的少林寺便是这般。
我对少林寺的印象大多是道听途说,从金庸小说里的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到电视剧里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民间传说少林寺的各种逸闻趣事,听之则心向往之,每每想起便想亲眼观之,可是总也不得机缘。
终于,还是等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
驱车前往少林寺,中间走了不少冤枉路,也许是佛祖见我们心不诚才罚我们多绕几步吧。不过,佛总是慈悲的,虽是走错了路,但是总归能够带我们回归正道,这就是佛之无量慈心了。
天大炎,本以为会落场雨,可是依然是烈日炎炎,炙烤难耐。
“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也不是虚传的。尽管天热,但是游人们依然兴致勃勃,如今的少林寺早已为驱车前来的游客准备好了三层梯级的停车场,想来停车是无虞了。
我们买了门票,便急切地穿过入口,正式进入朝圣地。
嵩山素来天下“峻”,可是与泰山、华山相比还是显得秀气。我们沿着一条甬道往少室山上走,一路上来往的游客不计其数,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毫不夸张。
我跟同行的友人说:“少林寺存在了这么多年,难道人还没来个遍吗?怎么还是这么多人?”
友人旋即一笑,道:“炎黄子孙无穷尽也。”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我也付之一笑,说的不错,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才能到今日,若是来少林寺朝圣的人越来越少,那一定是人们心中都找到了信仰——借用佛家的话就是身禅心定。
我们穿越炎热,走过阴凉,终于来到了少林寺庙前。
说实话,我看到少林寺庙的第一眼稍微有点失望,可是后来一想便又满心的敬意了。正是这些古旧的寺庙才真正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历史,若是依然是花容玉貌,那倒会让人觉得无味了。
少林寺的庙不算精致豪华,说起来还有点倾颓,跨过庙门,里面有许多名人题刻的石碑,有许多因为年深日久都用玻璃罩裱了起来,碑上的字依稀明灭可见,历经风霜却还是苍劲有力。
我们沿着莲花路往里面走,看到一棵千年的大银杏树,银杏树饱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毫无颓废的态势,蓊蓊郁郁,犹如一把巨大的翠色华盖,福泽无垠。
大雄宝殿里有很多潜心求佛的人在焚香跪拜,我们没有进去,只在外面看了几眼,里面坐着一位递香僧,面色和善,虽然香客众多,但他毫无烦躁之色,甚有怡然自得之态。
我见里面烟雾缭绕,调侃了一句道:“这个僧人天天在里面该吸了多少雾霾啊!”友人倏地笑起来。后来我一想,便觉得大为不敬,他们年年日日在里面,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尽管条件恶劣,但是为佛的心却是虔诚的。想到此,我的脸上不觉微微一红。
寺里面竖立着许多介绍的牌子,我们一路拍了几张,虽说上面是寥寥几句,但是总觉妙语警心。
我们随后出了寺庙,来到前面的塔林。
少林寺的塔林是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唐以来二百三十余座,大多是砖石结构的墓塔。
其实塔林是历届少林和尚的坟墓,主要是彰显那些和尚的名望功德。塔的形状各异,不一而足,有六角的,有四角的,八角的,柱形的,椎体的,瓶体的,还有喇叭形,直线形,抛物线形。
塔林周围有许多游客在那里歇息,有人吃着冰柜,有人喝着冰水,两眼望着面前的墓塔,毫无惧色。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家在平常的墓地里会感到害怕,而如今面对着和尚的墓塔反而变得轻松?
我猜想这是人们对死亡的思考。面对平常的墓地,人们往往会想到鬼神,想到那些可拍的东西,可是面对高僧的墓塔想到的却是那些美好的佛,仙,这时候他们对死亡是不害怕的。
死亡到底是什么呢?如今的人们是不是越来越早地想到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就我而言,死亡不是神秘的,而是切切实实的。没有人真正经历过死亡,凡是经历过死亡的往往就不会再回来了。
我想,来到少林寺最大的体验应该是来看一眼那些和尚们的塔林,感受与逝去的人的近距离的接触,尽管塔林游人众多,但是依然挡不住你内心安定的思考。
我们绕塔林一圈,原路返回。
少林寺的塔沟里没有水,一路上没有蛙叫,但是却伴有蝉鸣。
我想,也许几百几千年前塔沟里是有水的,那时候蝉鸣蛙叫不断,也没有这么多人,一位身着禅衣的僧人在菩提树下静坐。
他静听蝉叫蛙鸣,风来不动,雨来不动,有雪当被,遇霜作衣,忽然有一天,他猛睁双眸,灵光一闪,看到了心中的佛。
他起身,便离开了这里,一路救人于水火,把安宁带给了世人。
我们走到了少林寺的尽头,走到了朝圣的尽头。
回头看一眼斑驳的树影,那里面恍惚有一座赭色的小庙,庙里或许还坐着那位递香僧。
转身离开少林寺,心里藏着一片前所未有的宁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