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典故介绍:
桑开白莲
开元寺千年古桑树干龙蟠,流传着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寺址原为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的大桑园,唐垂拱二年 (公元689年)某日,他梦见一和尚乞地建寺,心中不舍,便有意作难说须三日内见桑树开出白莲花方可。谁知三天后满园苍绿桑树竟然盛开如雪白莲,遂被感化,毅然献地结缘。开元寺开山祖师匡护禅师主持建寺,取名“莲花道场”,后改名“莲花寺”,唐朝开元年间始改现名。
六殊胜与八吉祥
泉州开元寺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历代高僧辈出,更有“六殊胜”和“八吉祥”的典故传说。
其中“六殊胜”为:东西石塔、古龙眼井、袒膊真身、文殊墨迹、御赐佛像、支院高僧。而“八吉祥”是:桑树白莲、紫云盖地、甘露戒坛、凡草不生、石炉生烟、石柱牡丹、应梦罗汉、白鸽听经。
观“灋”说法
迈入泉州大开元寺的山门,最先引人注目的是宝殿上的巨匾大字“桑莲灋界”。该匾所题作为开元寺的雅称,来源于唐朝垂拱年间桑树开白莲花的典故。就书法而论,最令人刮目以视的是第三个字“灋”。现代汉语词典里难以找到详细的注解,难怪许多人不知它的庐山真面目是“法”字。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靠水生存的哺乳动物名“獬豸”,四肢细长,尾巴短小,听觉和嗅觉都异常灵敏。雄“獬豸”头长独角,生性勇猛。喜欢用头上的“犄角”扶危助弱,“打抱不平”。后来,这种独角兽的象形字“廌”被世人演变成明辨是非之意,“廌”读音“zhai”四声。去掉上边的“廌”字和下边的“去”字,“灋”字就只剩下了三点水,意即“水明如镜,法如清水”。这就是古“灋”和今“法”的演变过程。
“桑莲法界”顾名思义为“桑开白莲的佛法圣境”。细心的人会发现匾上除去这四字外别无它迹,无落款也无时间。笔者是谁呢?曾有人认为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写,但经泉州有关文史专家考证,“桑莲法界”四字系出于明朝开元寺僧人之手。一个出家人书法造诣如此之深为何却留字不留名?这是因为大雄宝殿是寺院中最神圣的殿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让世人顶礼膜拜,即是对三宝的不敬,也是自己修行的障碍。这正体现了他恭敬虔诚的信仰思想和谦虚无求的德行修养。
梅石生香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大开元寺“莲香”园中千年古桑的石基上嵌有一块平淡无奇的石板,平时看不出有何神奇之处,但它可是大有来头的哦!
这块长约一米左右的石板原是古代承天寺十大佳景之一“梅石生香”。石板色灰质硬,仔细辨认可看到石板上天然的条纹犹如画家笔下的梅花图。“梅花石”曾被编入中国《辞源》。《泉州府志》有“梅石开,状元来”的记载,泉州民间有关“梅花石”的故事也不少。
古代承天寺“梅花石”原被砌置于天王殿门槛前面,相传心具善根的人迈过“梅花石”都会心领神悟,闻到梅花的淡淡香味。文革期间,寺遭浩劫,祸及梅石,被劈为两段。1978年,泉州文物部门将“梅花石”移居开元寺内,与唐朝千年古桑相依为伴。1983年,著名考古专家罗哲文、单士元等教授诚邀前来泉州鉴定名城文物古迹,对“梅花石”给予很高评价:“堪称国宝”。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8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