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曾经有哪些名人?湘湖名人介绍
湘湖名人录:贺知章 、朱筠、周易藻 、魏骥 、毛奇龄、孙学思 、杨时
杨时
杨时,字中立,学者称他龟山先生,将乐(今福建)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举进士,政和初任萧山县令。当时百姓苦于屡旱,要求城西1 km处的一片水田辟为湖。政和二年(1112),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乡14万亩稻田。“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这是后人对杨时关心农事的歌颂。
杨时即为“程门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杨时40岁时到洛阳拜程颐为师,一日与同学游酢去程府求教,正巧碰上程颐静坐小睡,二人便肃立等候。当时天降大雪,待程颐觉醒,雪已经下了有一尺深了。后人用“程门立雪”、“立雪程门”、“程门度雪”、“程门飞雪”、“立雪”等比喻读书人毕恭毕敬就学师门。古代建有德惠祠以纪念杨时之功,今已不存。
孙学思
孙学思,生平不可考,明代嘉靖年间人,为湘湖社区湖里孙氏族人。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孙姓中孙学思荣升中书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为了便于湖西的孙氏与湖东的吴氏两姓往来,在湖上造了一座横穿湖面的跨湖桥。从此,湘湖被分为上湖(南湖),下湖(北湖)。 孙学思的建桥行动,从水利功用来讲,是具有不利影响的。民间就传有“孙学思筑湖堤,长害九乡水利”的民谣。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齐于、晴初,别号河右。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毛奇龄为萧山城东里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二十四年(1686)隐疾归里,专事著述。 毛奇龄通音韵学,善书画,山水、花卉,有创意到随笔之至,妙得天趣。传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看竹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三十六年作《墨荷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馆。毛奇龄留有许多美术作品,被收藏于美术馆。
魏骥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又号斋。其故居在城厢镇桥下达魏家弄,出仕后,迁居万寿桥下街。 魏骥于明永乐三年中举人。次年,进京会试,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学训导。不久,魏骥奉调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后,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魏骥77岁告老还乡。萧山邻江近海,时有旱涝之灾,魏骥向当局提出兴修水利的规划。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等多处塘堰及徐家、螺山、长山等腰三角形闸,受益田地148000多亩。现魏骥墓仍在,位于湘湖边石岩乡徐家坞山麓。
周易藻
周易藻,字芹生,号璐琴,晚号遁叟,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岁时总纂写了《周氏宗谱》。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但中举之后,命不济人、仕途坎坷。他先后出任萧山县劝学所总董(县里管教育的主要官员)、萧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当时萧山县内的高等学府)校长。1921年,68岁的他在湘湖缸窑湾造两间平房,自题“辛庐”。住在“辛庐”里,天天外出,“架一叶扁舟,浏览湘湖,穷幽探隐,日夕始返。夜则检查水利诸书,摘录历年卷宗,参互考订”,足足花了6个月,终于编成了《萧山湘湖志》8卷,之后又续编1卷。
《萧山湘湖志》一书现仍存,其文笔通顺,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是了解湘湖主要的历史文献。
朱筠
朱筠,字竹君,号笥河。他最大的业绩是建议乾隆征集收藏珍稀图书及手稿,并倡议编修一部大型书目提要,这便是编纂皇家大丛书《四库全书》的由来。朱筠在督学安徽期间还校订并重刊著名的古代大型字典《说文解字》,为中国的文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上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8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