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古镇位于湖北省、陕西省以及河南省的交接之处,这里自古就是著名的商业重镇,被誉为小上海,在民国时期更是三省各地商旅游人汇聚的地方,繁华昌盛,兴盛一时无两,下面给大家提供具体的游玩指南和介绍。
南阳淅川有座荆紫关古镇,因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被誉为中国文化古镇,因为读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那篇《白浪街》,因此一直想来看看,终于,20多年后的2020年的金秋十月走进了荆紫关古镇。这里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淤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
漫步在响誉全国的"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据导游讲,形成于公元1772年前后,该街全长五华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它依山傍水,容南北建筑风格和自然特点为一体。
街道两旁有房舍楼阁2200多间,1500余间门面房均为清代建筑,房屋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古街现今还保存着陕山会馆、禹王宫、江西馆、平浪宫等典型建筑和刘家大院、陈家大院等富商住宅;古码头、古关门、古朴的吊角楼与其他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相映生辉。
2001年,"明清一条街"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阮氏三雄》、《包公》、《汉魂》、《内乡县衙》等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拍摄。
与朋友相约在南门一起游古街,荆紫关镇南门,砖石结构,跨街而立,拱门顶部有砖砌斗拱,"荆紫关"三字赫然就在眼前了,进入关门,古代建筑群便映入眼帘。
初名叫草桥关,以丹江上曾架设铺草、垫土的木桥而得名。南北朝时期,因其地形状如臼,易名臼口。明代以荆籽落布驿道,又处鄂豫陕戍守的关口,改名为荆籽口关。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清代简称荆籽关,民国初年,以荆花色紫雅丽,寓意昌盛之兆,更名荆紫关。
步行了近百米,于是,在平浪宫前驻足静观,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建筑保持十分完好。
当年,荆紫关码头进极盛时期,船商们组建帮会,取"风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成为船工娱乐、集会之地,该宫坐东向西,面对丹东,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另有钟鼓楼各1座。
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顶,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横书"平浪宫"3字。
门南侧面题"风平",北侧面题"浪静"各2字。边门外侧面是钟楼和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木结构,灰色瓦,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上书有"风调雨顺"4字。
额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结构完好,造型优美。沿中轴线往后是中殿后殿。
我最喜欢的是山陕会馆,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创建,坐东向西,面临丹江。
现存建筑依次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门楣与檐间有两层石雕图案,庄重威严。楼的前后檐均有木雕组画"唐僧取经"等6组,雕绘精湛。
我特别想去看看一脚踏三省的白浪街,白浪街是荆紫关镇的门户。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汪字店乡接壤,南与湖北省郧县洋溪相连,因境内有白浪河故名。
三省界碑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上面分刻河南、湖北、陕西之省名字,故被誉为"一脚踏三省"之地。三省商店各居领地,鼎立街头,山民们进入购物,可走遍三省店铺。
提及白浪街,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呢。远古时代,一颗耀眼的火星(陨石)从天而降,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煞是壮观。云游的金榴仙子看得眼花缭乱,留恋难舍,遂嫁火星为妻。
当地居民以为是火神、仙女下凡,不敢怠慢,便建起了古刹火星庙,庙前立巨碑二尊,中间夹一三尖石(陨石),石旁长一颗金榴树,四季枝青叶繁,榴花飘香,金榴溢彩。庙四旁居住着秦鄂豫三省居民。
清朝道光年间,以此庙划地界,并称此庙为“三省庙”。当时,前来进香朝仙的人络绎不绝,再加上丹江、白浪河航运昌盛,商贾云集,有“万籁昼夜四闻”之盛景。于是,白浪街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在上世纪90年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白浪街》是这座小村镇闻名中外。小小一条白浪街,却是三种文化的交汇点。
从这里向北,是以古都洛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向南,是以雄奇三峡为代表的长江楚文化;向西,则是以古都西安为代表的秦晋文化。于是,便有了颇为有趣的风土人情。
走在街上,你可以听到不同店铺的收音机、电视机播放的河南豫剧、陕西秦腔、湖北汉剧;你可以闻到从农家飘出的陕西羊肉泡馍、河南胡辣汤、湖北三合汤的不同香味;你可以听到迥然不同的三乡口语,说一句话的三种不同腔调。
最有趣的是,隔了一条街或是一堵墙,打个电话过去竟是省际长途。于是,为了方便、省钱,更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不少做买卖的家庭都同时装了两三部电话,往哪个省打电话就用哪个省的电话。而这里的公鸡似乎也与“众”不同:不鸣则已,一鸣惊三省。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9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