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梁祝读书处--万松书院位于杭州西湖凤凰山北麓,万松岭南坡,因取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诗意而命名。
▲图:杭州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三面环山,极高明而最幽胜,左衿钱江,右带西湖,俯视万家,举在目前。
▲图:万松书院毓秀阁一楼设梁祝书房
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同窗三年,并由此相识、相知、相慕,并演绎了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一哀怨凄美的民间传说。
▲图:万松门梁祝传说浮雕
相传这个地方就在后来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
▲图:万松书院“品”字三石坊
万松书院原为宋代报恩寺旧址,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始建万松书院于万松岭,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研习、教育讲学和藏书阅览的机构,在明清两代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书院,曾是浙江文人汇集之地,与当时的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并称杭州四大书院。
▲图:万松书院仰圣门
▲图:万松书院毓粹门
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清康熙十年(1671),巡抚范承谟重建,改称“太和书院”。五十五年(1716),康熙帝赐“浙水敷文”额,后更名为敷文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被赐为省城书院。
▲图:王守仁万松书院塑像
万松书院办学历时400多年,以齐备的祭田祭器、完备的学规章程、丰厚的藏书而位居杭城四大书院之首,成为浙江最高学府。
▲图:周敦颐万松书院塑像
清末,万松书院逐渐由盛转衰直至荒废。咸丰十一年(1861),万松书院毁于兵火。后虽有几次重建、重修,终因清政府日渐衰落而衰败。光绪十八年(1892),万松书院迁至葵巷,改称“敷文讲学之庐”。
▲图:朱熹万松书院塑像
万松书院从其始建之日(1498年)算起,在漫长的500多年岁月中,几经兴衰毁建,至此已湮没殆尽,遗址只剩一座“万世师表”石牌坊,一对石狮和一块刻有孔子像的照壁了。
▲图:万松书院颜乐亭内康熙御题“浙水敷文“碑
▲图:万松书院曾唯亭内乾隆御题诗碑
复建后的万松书院,主体建筑以清乾隆《南巡胜迹图》中的《敷文书院图》为蓝本,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图:万松书院大成殿
▲图:万松书院明道堂
书院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和孔子“德侔天地”的品字型牌坊等建筑。
▲图:万松书院石林
▲图:万松书院浣云池
环境布置上,保留原有参天树木、补植名贵松树,片植修竹,杏、枫香的等秋叶树种,形成“岁寒三友” 和“染霜林醉”的造景。
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图:万松书院正谊堂
重建后的万松书院,还将“梁祝”传说与书院文化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古代书院教育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又处处体现“梁祝”传说这一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
▲图:万松书院草桥亭
书院辟有“梁祝书房”,展现梁祝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建造了英台托观音菩萨做媒,假借家有九妹欲许梁山伯为妻的观音堂、耳鬓厮磨的双照井、义结金兰的草桥亭,虚虚实实,构思精妙。
▲图:万松书院“梁祝书房”毓秀阁
在万松书院毓秀阁一楼的“梁祝书房”中,以东阳木雕、壁画、衣饰、多媒体等艺术表现手法,将与书院相关的故事情节——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一一再现,虚拟出“梁祝”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的场景,使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浪漫爱情故事的过程。
▲图:万松书院双照井
双照井,“梁祝”十八相送场景之一。井前,英台指着水中的倒影对山伯说:一男一女笑盈盈。山伯恼道:你怎么将我比女人?
万松书院门票:10元(预订优惠价:8元)
万松书院开放时间:7:30-17:00
万松书院电话:0571-86079490
万松书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万松岭路76号,凤凰山上北万松岭
万松书院怎么走:
38路区间车或4 路公交车,在万松岭站下,再走几步即达。还可乘808路或Y6线到长桥站下车、乘102路万松岭站下车。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sight/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