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历史景点,其实很像诗歌,不需要解释,只能你自己去意会。去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看看,那一页沉重的历史并不久远,故事就发生在当代青年的父辈或祖辈身份。
▲图: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前的标识性雕塑
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又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月华乡(原西昌县礼州区月华公社),已成为西昌市旅游新节点。
▲图:当年知青离家上山下乡来到农村的场景照片与雕塑
知青博物馆景区按照AAA级标准打造,不仅是全国研究知青历史、知青文化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
▲图:“革命青年志在四方”
▲图: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外景
从1966年起,陆续有近600名知青到此劳动,他见证了中国整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历史。
▲图:一个知青的日记片断
▲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宣传标语
该馆位于原四川省青年农场遗址, 展览反映了知识青年一段特殊的历史。展品包括知青档案、材料、知青生活学习用品、文学、绘画、音乐作品等。
▲图:“芳华”知青少女
▲图:知青下榻的宿舍
▲图:知青女生宿舍
当年有五万多成都等城市知识青年到大凉山插队落户,分散在西昌七个乡镇。
▲图:知青的原生态床铺
▲图:知青的原生态宿舍
文革时,大凉山区异常艰苦,交通更是非常不便,知青下乡最远的要坐9天的车才能到达生产队。
▲图:当年知识青年的时尚之物:广阔天地战斗团
▲图:当年知青享用的浪漫之物:电影票
该馆建筑面积2996.3平方米,展厅面积1634.4平方米,藏馆文物8000余件。
▲图:当年知青的荣耀之物:发给知青的奖状
▲图: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红头文件及最高指示
展品包括与知青有关的政策文件、会议通知、记录名册、报纸文章、图片文档、知青日记、书信笔记、主席语录、各种专用票证等反映知青生活用品;知青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回忆录、自传、绘画等作品;知青返城后求学、工作、出国、从政、经商、下岗、失业等经历。
▲图:那一页沉重的历史并不久远,故事就发生在当代青年的父辈或祖辈身份
▲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合影留念
后来在返城的大潮中,大多知青离开了凉山,只有极少数的知青因为种种原因留了下来。事隔多年,凉山成了曾经为之奉献与牺牲的众多知青魂牵梦绕的地方。1999年春节,1600多名成都知青乘专列回到凉山过年,此后掀起了知青重返凉山的热潮。
▲图:独轮车载着伟大领袖
▲图:知青当年用过的先进机械化装备
现在这个知青纪念馆已经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教育基地、凉山自治州的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部队和学校的教育基地、全国知青文化旅游基地,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知青回忆当年片断
1966年,19岁的朱成高中毕业,告别家人,登上了从成都开往西昌的卡车。经过3天3夜的颠簸,来到了还是一片荒地的西昌月华乡。朱成还清楚地记得到达月华乡时,天已经黑了,他和其他知青们一起住在帐篷里。后来知青们一起用三合土、石灰、石头在一片泥石流荒坡上垒起了窑洞,当作住房。"那个窑洞就是西昌知青博物馆的主要建筑。
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展馆文字《凉山/西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按时间为序)
1955年7月14日 《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加强对初中、高小毕业生升学、就业的指导》。西昌县立即召开全县在校应届初中、高小毕业学生代表会,贯彻中央精神。
1955年8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做好动员组织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的重要社论。西昌县开始具体部署和落实未继续升学的初中、高小毕业学生,回乡务农。
1963年底 成都11中高63级学生巫方安、孙传琪主动申请,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南坪公社插队落户,开创了成都知青到大凉山地区上山下乡的先河。
1964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动员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中共西昌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向所辖各县布置和动员安置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的任务。同时,中共西昌县委成立了“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西昌县人民委员会设立了“西昌县安置办公室”,正式展开了动员和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具体工作。
1964年4月16日 成都市西城区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达西昌,共计845人,分别安置到小庙、新宁、九龙、裕隆、经久五个公社插队落户。
1964年5月 成都市东风中学及协进补习学校在校生36人来到西昌,被分别安置到已有知青的部分生产队。
1964年秋 西昌县城关镇和礼州镇的知识青年下乡,分别安置到河西、新和公社插队落户,并在西溪牛郎坝创建一个独立核算的青年生产队。
1964年10月 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成都市劳动局联合举办“成都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第一期训练班有学员164人,年底培训结束后,其中95人到西昌专区的会东县插队落户。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1964年12月 第二期青训班有学员353人,除147人留下作下期骨干外,200余人到西昌县插队落户。
1965年6月-9月 第三期青训班有学员2134人,培训结束后,全部学员去了西昌、会理、德昌、盐源等县插队落户。
1966年2月 第四期青训班有学员1868人。培训结束后,除少数学员到成都郊区龙泉山插队落户,其余学员均到西昌等县,或插队落户,或创办农场。111人到郫县农场,8月16日转到凉山州普格县五道菁农场。
1966年 由四川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规划选点,在西昌县的新华、松林两公社建设“四川省青年农场”。1月先遣队25人进入青年农场。
1966年初 成都市劳动局举办“成都市劳动后备讲习所”,学员40余人,于1966年4月初到西昌县境内的省青年农场。
1966年8月 成都市委举办培训班,50余人于10月到西昌县经久人民公社境内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劳动生活。
1966年12月 省青年农场内的知识青年纷纷离去,到成都、北京等地参加“革命大串连”。此后两年,青年农场名存实亡。
1968年底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下发文件撤销青年农场,多数知青到冕宁县先锋公社、河边公社等插队落户,少数知青各奔他乡。青年农场资产交西昌县政府处理。
1968年底-1969年初 成都4中、6中、7中、8中、9中、24中、26中、27中、29中、31中、35中、锦江中学、东风中学、成都铁路局1中、川棉子弟校、木综厂子弟校、五冶子弟校等,万余名高、初中66级、67级、68级三届(老三届)中学生,先后到原西昌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各县上山下乡。
1969年5月28日 冕宁县先锋公社跃进大队一生产队知青周大成被村民打死。
1974年 西昌运输公司职工子女到西昌的高枧公社的中所大队,创办“中所大队园艺场”。
1974年8月 成都市15万市民在人民南路广场集会,热烈欢送7中、9中、19中、35中学生到盐源县插队落户。
1975年10月 西昌的几所中学应届毕业生40多人,自愿到艰苦的山区去创业,在大菁公社的窝九坝荒山上兴建了“大菁公社园艺场”。
1、西昌上山下乡知青博物馆门票: 免费;
2、西昌上山下乡知青博物馆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月华乡(108国道附近)
3、西昌上山下乡知青博物馆怎么去?
自驾车可根据如下自驾路线图,查询"中国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导航前往。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sight/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