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3A级旅游景区),于2009年7月建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主体四层。一层是木卡姆传承使用的演艺大厅、教室、宿舍、资料室、外部广场和舞台控制室、库房;二层沿四周墙壁以图片、壁画、文字、雕塑等艺术展现形式展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产生、发展、演变的沿革。三层包括可容纳40-60人观看专门演出的展演厅和哈密木卡姆展厅。四层是用来展示哈密市现已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厅。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我国和世界音乐艺术的魂宝,是维吾尔劳动人民对人类音乐艺术作出的杰出贡献。哈密有着悠久的古代文明,在天山南北的山麓和草原上,大量反映原是舞蹈和艺术的岩画及考古出土文物,反映着哈密早起文化艺术的古老性特征。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哈密木卡姆以原始的音乐形式产生,在多元文化元素影响下不断交融荟萃、兼收并蓄而形成今天的哈密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建筑外形设计突出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理念,上圆下方。建筑顶部外形似维吾尔族达甫(手鼓),下方由4个夸张放大的乐器→哈密艾捷克、哈密热瓦甫支撑。达普顶的底部以圆心点为半径向周围辐射出12根轴线,代表哈密麦西热甫独有的车轮舞,12根轴线则代表哈密维吾尔木卡姆的十二个套曲。顶部的达普向上摆放,下平上凹,象征哈密独有的青苗麦西热甫中盛放、传递青苗的托盘。达普边沿全长165米,用浮雕展示哈密木卡姆发展过程。建筑外围四周巧妙结合维吾尔族传统回廊建筑形式,建筑正面用6根绿色柱子支撑,“六”代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吉祥数字,绿色代表了和平、希望和安定。回廊四周和建筑主体的廊柱、藻井、女儿墙、漏窗等建筑的风格均采用了哈密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具备木卡姆艺术教学、展演、培训、研究等功能和设施,是哈密市一处综合功能较强、集中反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文化中心,也是新时期哈密的标志性建筑和新的人文旅游亮点。
哈密木卡姆与新疆其它地区的木卡姆相比,不论在音乐结构上、唱腔上,还是在歌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哈密木卡姆在曲调上,民间音乐成分较多。哈密木卡姆唱词中保存大量哈密维吾尔族的方言、土语、回鹘语和突厥语,也有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以及汉语。但与南疆维吾尔各木卡姆相比,哈密木卡姆词语中伊斯兰教中阿拉伯—波斯语词汇用的相对很少,保留着古老的哈密维吾尔语相对较多。古代哈密木卡姆由12乐章、19乐章、244首歌曲组成。每套木卡姆机每个乐章,由散板序曲,由哈密艾吉克伴奏,一人领唱。接着由若干首歌曲组成,中间没有间奏曲。这是一种民歌套曲,它与一般联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面多一首散板序唱,演唱形式很自由,乐曲可多可少,表演人数也不固定,演唱者可随意填词、作词,曲目可自由选定。演奏乐器原仅哈密艾吉克、哈密热瓦甫和达甫鼓,后来增加了扬琴、弹布尔、都塔尔等。哈密木卡姆后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整理和充实,按照每年12个月的习俗,综合成十二套,定名为“哈密十二木卡姆”。旅游攻略https://www.caOYuAnTianLu.OrG
哈密木卡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誉为“中国瑰宝”“丝路明珠”,是东西方乐舞艺术在哈密交融合成的优秀成果。哈密木卡姆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景区地址:哈密市环城路,市区内3路、14路公交车可直达
文章来源:https://www.caoyuantianlu.org/sight/2265.html